「這個工作又不難,幹嘛培訓這麼久?」「老闆也太不放心了,我可以直接和國外客戶談判,他幹嘛一直跟著我?」我們總是在工作中抱怨東、抱怨西,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小看了自己。直到真正遇到困難時,我們才知道先前根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輕忽了事情的難度。
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說,無知比知識更容易造就自信,意思是當你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評估情勢,就很容易高估自身的能力。1999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和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共同發表「你並不了解自己無知」的研究,提出達克效應來解釋此現象。
他們先建立以下假設:人無法了解自己能力不足的程度,傾向高估自己,直到接受相關訓練之後,才會明白先前有多天真。驗證的方法是透過問卷測量受試者能力,包含幽默感、文法、邏輯思考等項目,測驗結束後,再請受試者預測自己在整體的排名。
結果發現,大部分人評估自己的名次,都遠高於實際的排名,顯示人們有高估自身能力的傾向,而且成績愈差的人,反而覺得自己的排名愈前面。他們也在其他心理學研究中發現類似情況,像是網球初學者無法掌握各種打法的成功率,物理學初學者沒有辦法評估物理作業的難度等等。
這個實驗成果讓達寧和克魯格獲得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以表彰「乍聽之下惹人發笑,但其實發人深省」的研究。
《讓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指出,想跳出這個認知偏差,只有牢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的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當你願意坦承無知,才會願意擴大學習的眼界,虛心接受他人看法,並時時提醒自己再三小心,避免過度自信招致的危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