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ggerAds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計畫進度提前 「海洋吸塵器」一年內將啟航

荷蘭22歲創業青年史萊特(Boyan Slat)的太平洋垃圾帶清理計畫出現重大的設計變更,而且進度將從原本的2020年底大幅提前,第一波的清理行動在未來一年內就可望啟航。
史萊特的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Ocean Cleanup)即將在太平洋上架設一垃圾清理系統(俗稱海洋吸塵器),移除漂浮在海面上的大量塑膠垃圾。全世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隨著時間被環流逐漸帶往五個主要的垃圾集中點。海洋清理組織的目標就是清理這些「太平洋垃圾帶」。

史萊特(Boyan Slat)。圖片來源: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史萊特的原始設計有一固定在4.5公里深處海床上的大型垃圾欄網,而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個設計不可行。史萊特說,現在設計會改成用懸掛在600公尺深處的「錨」固定多個較小的欄網。理論上,這些錨能將垃圾蒐集系統固定在效率最高處。
史萊特的團隊5月11日在記者會上展示最新設計。
「這個系統將自動漂往塑膠垃圾所在之處。」史萊特說,「原本目標是十年內清除42%的垃圾帶,現在將在五年內清除50%。」不過他們尚未執行任何實測證實這個說法。


海洋吸塵器外觀。圖片來源: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這些垃圾帶雖沒有堆成島嶼,經過這些地方的人們也表示並不會看到非常大量的塑膠垃圾,但是這些塑膠垃圾的確存在,既醜陋又危險。
海龜、海獅和海鳥攝食這些垃圾並且逐漸中毒。當塑膠逐漸分解成碎片顆粒,則從魚類進入食物鏈。
史萊特首次提出用65英里(104公里)長的V型圍欄蒐集垃圾。他在TED上發表的演說吸引大量關注,但是許多海洋科學家對於「打造有史以來最大離岸設備」的可行性持懷疑看法。
海洋清理團隊只有在實驗室中和以模擬進行測試,所以設計尚在理論階段。但是體積改小的新設計可能有助釋疑。
不過,尚未實測的設計仍可能引來專家的疑慮。其中之一是清理系統是否能抵擋強勁的洋流和暴風雨。如果系統壞了,就變成垃圾的一部分。而且,清理系統可能吸引魚類和其他會攝食塑膠的海洋生物。此外,系統蒐集來的垃圾有多少真的被回收也難以得知。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海洋垃圾計畫主任華樂斯(Nancy Wallace)說,許多海洋垃圾的深度遠比系統蒐集的深度大。但華樂斯強調,這個計畫讓海洋垃圾議題獲得的關注,仍然值得稱許。
史萊特表示,這個設計變更吸引了2170萬的捐款,使2013年至今的資金總額來到3150萬美元。
原文連結: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轉貼] 你不需要總是堅強:五個面對脆弱的方法

親愛的,你覺得自己「脆弱」嗎?在這個人人都告訴你要火速堅強起來的世代,我們想提醒你好好面對自己的脆弱。因為我們常常在長大的途中,忘了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刻意的麻痹自己的心情感受。親愛的,想告訴你,你不需要總是堅強。womany 作者茄子皮將告訴你面對脆弱的五個秘密,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心靈導師。(推薦閱讀:超神準塔羅占卜:妳的內心,住著什麼樣的小女孩?
我有位朋友在大家眼中是個十足的領導人,善於言詞、統合、協調,總是站在最前頭領導大家前進的那個人,也曾經在一跨國性的學生組織擔任全國總會的幹部。抱著一顆想要讓組織更好的心,他兩度攻頂選會長,結果都慘遭滑鐵盧,之後慢慢失去了自信,常常否定自己,也開始被失眠的問題纏身,最後只好摸摸鼻子,轉而尋求心理醫生的協助。
「那個時期我曾經有好幾個晚上在家裡都輾轉難眠,我歇斯底里,有時候會瘋狂敲臉書上還醒著的朋友,問他們:我這麼想要當會長,為什麼不給我機會?」

事隔兩年,他又經歷了風風雨雨,創業失敗、感情失利、頭部意外受傷、朋友的不諒解,甚至有一次在一個發展中國家做志工時,還曾遇到因連續的滂沱大雨而落下的虎頭蜂襲擊事件,與鬼門關擦肩而過。但是最令我驚訝的是,現在的他自信無比,臉上總是帶著自然的笑容,聽著他和我分享他的生命願景與藍圖,眼神中閃爍出來的光芒,彷彿是螢火蟲的仙女棒,讓周遭的人也會一起被點燃,有種光是坐在他旁邊就會一起發光的感覺。(推薦閱讀:自信不自傲,堅持不固執
我開始好奇,年紀輕輕就歷經脆弱與滄桑的他,為什麼能夠脫胎換骨?為什麼感覺上吃盡苦頭的他,仍能對世界充滿希望,每一天都過的甘之如飴?在深刻了解了他的心路歷程,剖析了他內在感受的波動與轉折後,我發現了幾個關於脆弱的秘密,想和讀者分享,原來,學會接受脆弱、不完美的自己,就是讓自己邁向「更好」的秘密。我們從幾個問題帶出底下幾個秘密:
  • Why?脆弱從何而來?他的本質是什麼?
  • How?如何對抗脆弱?
  • What?成功對抗脆弱後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秘密一、「脆弱感」像是一面鏡子,投射出「最真實」的自我


從我朋友的例子身上我發現了,其實脆弱的基礎是「重視」,就是因為自己重視,結果不如原先預期時,才會感到格外的失落。正常的狀況下,我們並不會被自己不重視的人、事、物所傷害,比方說灑狗血的社會新聞常常報導「XXX因為怎麼樣出了意外或是賠上了性命」,我們了不起就是搖搖頭,或是嘆個氣,但假設下一秒鐘我們發現新聞的主角是自己熟識的人,我們的內心就會自動喚起我們與他互動的記憶,然後再由腦中告訴我們:「這個人已經死了,所以那些過往的記憶,不會再有機會重溫了!」然後我們開始傷心、難過,接著脆弱的感覺也就油然而生了。
當脆弱感出現時,雖然造成自己脆弱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它卻告訴了我們,我們重視什麼? 擁抱什麼樣的價值觀與信念?愛什麼與不愛什麼?脆弱就像一個來自四面八方的鏡子,把我們真實的自我攤在陽光下,照的一清二楚。(推薦閱讀: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比方說有某位作家突然過世了,有人感到難過、有人無關痛癢,這就是脆弱對應價值觀與信念的最好證明。所以如果我們問一個人,你最近一年最開心、最糟糕的時刻是什麼?他答不出來,可能他的生活中沒有經歷深刻的「脆弱感」,但是我們絕對也不會用「堅強」來形容他,因為他大概也很難知道自己相信什麼、懷疑什麼? 或者是到底對他來說,真正的愛與喜悅是什麼?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小結論:真正的愛與喜悅,屬於那些願意全心全意感受自己的人,當然這些人大多也全心全意地「經歷脆弱」。  
秘密二、「逃避」帶來傷痕;「面對」就會看到-堅強的可能

知道了脆弱的本質是愛、是相信,接下來如何與之對抗,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那脆弱就釀成傷害,傷口久了不處理就會發炎,變成一道道傷痕,當我們再一次經歷類似的脆弱時,傷口就會重新發炎、隱隱作痛。反之,如果我們選擇面對,那脆弱感的背後讓我們發現自己潛在的「堅強面」,如果可以擊退脆弱感,喚醒背後的愛、重視與價值觀,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想像自己堅強時候的樣子,會是多麼的帥氣、美麗,多麼的有魅力!(推薦給你:別總是等待他的已讀不回

秘密三、正是因為不完美,所以才發現自己還可以「更好」


面對脆弱,接著就是學習接受,坦然去接受脆弱所發出的訊息,那些關於自己的不好與不完美。一杯半滿的水正是因為還不完整,所以才有另一半可以更好的空間。(推薦閱讀:從女孩到女人,重新愛上自己的六種不完美
勇敢接受自己脆弱的心法是,不要落入責備自己的惡性循環,如果我們一直想那些「不夠好」的事,只會一直深陷傷痕的泥淖,我們應該要跳出不夠好的泥巴,用心去正視那些「可以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一直在責備時,就是把眼光放在「昨天」,要前進到「明天」,就要放下批判性的責備,建設性地問自己,今天可以做什麼事,讓明天會更好,只要做的到這點,將脆弱感化敵為友的日子就不遠囉!(同場加映:明天不會更好,除非今天先變好

秘密四、麻痺脆弱,同時也麻痺了喜悅、麻痺了快樂

面對脆弱時,我們常常選擇「麻痺」自己的感受,轉移注意力到不直接相干的事物,或是透過酒精、藥物、暴飲暴食去麻痺自己,麻痺久了就會產生額外的痛苦,非但無助於擺脫脆弱,更接連帶走了開心與喜悅。久而久之,原本簡單的幸福,就要到書店翻書或是花大筆錢上一些幸福課程,事情好像變的愈來愈複雜,難道我們該當其理所當然、任由自己扼殺掉自己簡單的幸福快樂嗎 ?(推薦閱讀:你真的幸福嗎?想想忙碌的意義

文初提到的那位朋友,競選組織領導人失利後,選擇自行創業,表面上是另一種選擇,但是以他的狀況來說,確是一種逃避與麻醉。因為他並沒有確實地發覺並接受自己的脆弱,瞭解那次的脆弱要傳遞給他什麼樣的訊息。
所以一年後在創業時的他總是暴起暴落,沒有觸及到「傷痕」時,表現精采、光鮮亮麗,但是不小心搔到痛點,就一觸及發,馬上又重新掉入脆弱的深淵。靠創業麻痺自己的他忘了喜悅的源頭是什麼,失去創業的原動力,遇到困難時就退縮、抱怨,抱怨沒人賞識、抱怨時機不佳出身不好、抱怨夥伴不能幹、格局不夠大,「差勁無比的創業家、領導人。」他事後給自己做了這樣激烈的描述。
責怪與抱怨是一種釋放痛苦與不安的方法,下次你看到那些一直抱怨和批評的人,請試著關心他,因為他的脆弱能量已經大到自己無法控制,滿出來了。
如果我的朋友不要把創業當成「麻醉劑」,而是從脆弱中找出最真實的自己,然後帶著最真的動力去開創「新一片天空」,用這樣的心態去投入,相信一切的結果就會很不一樣。(你會喜歡:六場 TED 演講,讓你更認識真實的自己

秘密五、擁抱與接受,相信「我值得」

「因為知道自己的脆弱來自於對某些價值觀與信念的重視,還有對自己的不認同、不滿意,所以我選擇不要「對抗」他,而是去接受、擁抱,我接受那個曾經不夠好的自己,也接受所有外界的批評,因為我相信我「值得更」好,所以我選擇重新開始,做更好的自己,這是我對所有愛我的人表達愛的方式,還有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我愛自己的方式。」我的朋友微微笑,語氣平和地分享這一段話,簡單、平靜,卻又讓我滿身起雞皮疙瘩。

面對脆弱帶給自己的真實,不要逃避、更不要麻痺,勇敢相信自己可以邁向更好的潛力,勇敢去擁抱、去接受自己最脆弱的時刻。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有脆弱,我們才學會去愛自己、愛別人,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是那一個值得被愛的人,不但要轉化自己的脆弱、更要和週遭的所有人一起去分享脆弱,這個社會就是因為太多人面對脆弱時懷抱敵意,才會發生很多很可怕的事,不管是一週前的「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或是接下來引發的「雨人事件」,在在都顯示了不懂的與脆弱共處的人們,也慢慢地將社會結構「脆弱化」了
所以我們更要每天叮嚀自己,勇敢去相信,自己和週遭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停止脆弱的循環,消滅集體的恐懼。
這篇文章其實是為一位我的家人所寫,因為我愛她!她長年因為多重壓力而必須要靠服安眠藥才能安穩入睡,我想鼓勵她停止「麻痺自己」的動作,學習與脆弱共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從那些脆弱時刻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勇改去愛、去相信、去改變,相信上百顆安眠藥麻痺的脆弱們被解放後,將成為無數讓她邁向更好的原動力。
我愛妳,因為妳值得,也請妳要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變得更好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有哲理的笑話

有哲理的笑話:
【1】
在南極,再努力,
也燒不開一壺水。

~環境很重要。

【2】
男人,再優秀,
沒女人也生不出孩子。

~合作很重要。

【3】
一個人,
再有能力,
也拼不過一群人。

~團隊很重要。

【4】
想有保障,
買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

~管道很重要。

【5】
兩隻青蛙相愛,
婚後生了一癩蛤蟆。

公青蛙見狀大怒:
怎麼回事?

母青蛙哭著說:
蛙兒ㄉ爹,
認識你之前我去整過容。
~了解很重要。

【6】
小驢問老驢:
為啥咱們天天吃草,
而乳牛頓頓精飼料?
老驢嘆道:
咱爺們靠腿吃飯,
人家靠胸脯吃飯。

~優勢很重要。

【7】
鴨子與螃蟹賽跑難分勝負,
裁判說:
你們划拳決定吧!

鴨子大怒:
我出的全是布,
他出的總是剪刀。

~先天很重要。

【8】
為什麼會跟您分享。

~因為您很重要。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賞識他們做得對的地方

家長會上,老師在黑板上做了這四道題:

2+2=4;  4+4=8
8+8=16;9+9=20。

家長們紛紛說道:「你算錯了一道。」

老師轉過身來,慢慢地說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這道題是算錯了。可是前面我算對了三道題,為什麼沒有人誇獎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錯的一道呢!」

😊❶老師接著意味深長地說:「家長們,教育的真諦不在於發現孩子錯誤之處,而是賞識他們做得對的地方!
孩子如此,
成人亦是,
共勉之!

😊❷做人也是這樣,你對他百次好,也許他忘記了;一次不順心,也許會抹殺所有!
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 。

😊❸其實家裡親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常常犯同樣的錯呢?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孩子,全世界都不會為你讓路


1
媽媽幫我帶女兒。
女兒一歲多剛會走路的時候,撞到牆上,哇哇大哭,我媽用力拍打著牆哄女兒:讓你撞我們,讓你撞我們。
我抱過女兒,把她放到牆邊,讓她用力推牆。
我告訴她:牆是不會動的,推都推不動的,它不會跑過來撞你,也不會為你讓路,所以你要時刻看著不要撞到牆上。
我以為一歲多的孩子聽不懂,但她懂了,也記住了,後來會指著牆說:不撞,疼!
作為媽媽,從我生下她那天起,我突然變得強大有力,我恨不得張開手臂阻擋一切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人和事,風和雨。
保護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但我必須承認:我無力擋住多少風雨,也不可能為孩子屏蔽所有的危險,我必須讓她知道,她要自己學著規避危險,保護自己。

2
從小給孩子買的零食,我都會先讓我爸媽吃,然後我吃,最後才給女兒。
我爸媽每次都不吃,每次都會說我饞,跟孩子搶零食。
女兒三歲那年,我和孩子的爸爸離婚了。
記憶尤為深刻的就是,1998年8月16日,我那天值夜班(單位規定上班不允許帶小孩),上班之前我叮囑女兒好好在家待著,幫媽媽把鞋一雙一雙放好,擱整齊。第二天當我下班回去開門看到鞋櫃上的鞋雙雙被羅列得整整齊齊,講真當時甚是感動…
也是從三歲開始,我經常指使她幫我拿這拿那,讓她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做了,我對她說“謝謝,你很棒!”
但每次我媽都會跑到前面,搶著說:“我來,我來!”
我對我媽說:“她是我親生的女兒,我希望把所有好東西都給她,甚至天上的星星。讓她做任何事情,我都會有擔心和心疼,但是,我必須讓她知道,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她的,不是所有人都要讓著她,她需要為家人做些事,家里人需要她,而她也有能力做到。這樣她以後和朋友接觸,長大了跟人打交道才懂得付出和禮讓。”
3
女兒5歲的時候,媽媽帶她去小區廣場玩。
幾個大點的孩子在打籃球,女兒說:“大哥哥,我也要玩。”
幾個男孩子說:“你太小,不會玩!”
女兒委屈的哭,媽媽帶了她回來,一路說:“他們不理咱們,咱們也不理他們。”
第二天,我帶女兒和鄰居家的女孩兒玩,他們年紀相仿。
她們搭積木,女孩兒一歲的妹妹過來,把積木推倒了。
我對女兒說:“你們帶妹妹一起玩吧。”
女兒干脆的說:“不,她太小,不會玩!”
我說:“那昨天那幾個大哥哥不帶你玩,你為什麼要哭呢?”
女兒當時就愣了,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告訴她:“其實每個人都有拒絕別人的權利,每個人也要接受被拒絕。這個世界不會以你為中心,我們都無權強迫別人喜歡和接納自己。”
女兒接受了我的觀點,但是她說:“媽媽,被拒絕不舒服!”

4
2004年夏天,暑假我帶她到北京旅遊時告訴她我跟她爸爸離婚的事。
當時女兒默默的流淚:“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是我不好嗎?你們要分開。”
我拉著她的手說:“不是你的錯,是大人的問題,媽媽和爸爸都努力了,但是還是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們分開了,並不妨礙我們愛你!”
女兒說:“不是努力就有結果嗎?”
我搖搖頭:“很多事情都不是。每件事,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不是每件事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只要自己努力了,雖然沒有自己想要的結局,但自己就不會後悔。”
我盡量把世界的真實面目描述給孩子,包括我自己的是是非非,而不是給她一個童話般虛無的美好。世界本身就是有缺陷的,人本身就是有弱點,很多事情其實都是不能盡如人意,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去感受世間的美好。
轉瞬間,孩子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我在她每一段成長中都加上一些挫折的砝碼,雖然心疼,但我能看到她成長中有了韌性。
我不知道我做得正確與否,但是我希望她能擁有一顆最陽光的心去面對她以後的周遭,沒有苛求,沒有強加,坦然接受。
原文連結

杜拉克給我的忠告:人生中不是每件事都值得做!有所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你沒有時間去做人生中的所有事。但好消息是:人生中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做。 杜拉克說過這句話:「專注於可造就最大生產力的少數活動。」專注於你的核心能力,專注於你的長處,不要把多數力氣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彼得杜拉克認為個人效能的基石是──集中努力。這對完成該做的事極其重要。
該如何具體界定自己要做哪些工作?不做哪些工作?對那些想要或需要你提供服務的人,你是否應該願意來者不拒?或者你應該僅專注於機會目標?你是否有時應該拒絕某些人的要求?若是,該拒絕誰和拒絕哪些要求?
它們其實就是以下問題: 「我們經營什麼事業?」「它應該是怎樣的?」「它應該不是怎樣的?」「誰是我們的顧客?」「顧客認為什麼有價值?」


你應該致力於事半功倍之處,也就是你在工作上小有成效便能產生很大作用的地方 ,既是因為這能引人注目,也是因為這能產生真正的作用。這也意味著你不必擔心那些未準備好接受你服務的人。你的顧客大概很快就會多到你應付不來⋯⋯
你不應該做那些即使大獲成功,也不大可能真正產生作用的事。換句話說,努力滿足各方需求已經夠你忙了,實在沒有理由去分散你非常寶貴的資源。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要能發揮最大效益,一定要有3個認知:

1. 專注於可造就最大生產力的少數活動

專注是取得經濟成效的要訣。為了取得經濟成效,經理人必須集中精力,照顧好將貢獻大部分收入的少數產品、產品線、服務、顧客、市場、通路和最終用戶。經理人必須盡可能少理會花錢但不賺錢的產品,例如業務量太小或太分散的產品。
為了取得經濟成效,員工應把力氣集中在能夠對績效有顯著貢獻的少數活動上⋯⋯最後,人力資源必須集中用在少數重要機會上,尤其是那些能幫助組織有效應用知識的高級人才。企業最昂貴但也可能是最有力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也不例外。

2. 明白自己的目的,便有專注的可能

事實上,你沒有時間去做人生中的所有事。但好消息是:人生中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做。因此,明白自己的目的,你便有可能有所專注。


杜拉克說過這句話:「專注於可造就最大生產力的少數活動。」專注於你的核心能力,專注於你的長處,不要把多數力氣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你知道,散開的光線是完全無力的,但如果你用放大鏡把光線集中起來,它可以令草燒起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組織有價值,要訣便是專注。人生必須有所專注,努力做好幾件事。

3.你必須問自己:「我(或我們)應該捨棄什麼?」

「沒有什麼比試圖防止屍體發臭更困難和昂貴,也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沒意義。」
高效能的經理人知道,他們必須有效地完成很多工作。他們因此會專注做重要的事。 經理人專注的首要法則,是放下已經不再有益的工作。工作一旦被認定不再有益,一流的資源(尤其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會立即撤出,轉用在攸關未來的機會上。領袖若無法放下過去、捨棄過去,他們將根本無法創造未來。
如果未能有系統、有目的地捨棄無益之事,組織將被種種事情淹沒。
組織將浪費它最好的資源在根本不應該做,或不應該繼續做的事情上。它將因此缺乏把握新機會所需要的資源(尤其是能幹的人)。太少企業願意捨棄過去,因此太少企業有資源去開創未來。

實踐專注才能創造未來

對你和你的組織來說,什麼是「合適的績效」?想出一些例子,然後致力達成。
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哪些領域,有很強的能力和技術?找出一些做得好可以產生非凡的「合適」績效的事,好好發揮自己的能力。
你和你的組織很可能將被未來的種種事情淹沒,除非你能有系統地捨棄舊產品、專案和程序,然後把精力和資源導向攸關組織未來的專案和活動上。
我們如何「創造未來」?就辨明機會、替組織創造更好的新未來而言,趨勢的變化遠比現行趨勢重要。致力替組織創造未來時,想想如何集中關注趨勢的變化,而非只是關注影響組織的現行趨勢。
一旦最主要的機會已經轉化為合適的績效,好好想想如何把這種努力應用在其他機會或市場上。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四個奇怪的事!》




一、運動很奇怪:
運動與不運動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隔一年看,差距明顯,也似乎沒有實質區別;隔五年看的時候,就是身體和精神狀態上的巨大差別;等到十年之後再看,也許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所以,人生就像走路,不得慢一步!

二、讀書很奇怪:
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運動也一樣,你運動過的從來都不會欺騙你,你健康的身體、樂觀的精神、旺盛的精力,誰都可以感受到。所以,要麼讀書,要麼運動,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三、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
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沈;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四、時光很奇特:
它給了你閱歷、經驗、福氣,同時也給了你衰老、皺紋和消沈;它剝奪你對青春的渴望,拉深了你和照片之間的鴻溝。你開始明白,你的容顏終究會敗給時間。

請不要說:等我有時間了,就能運動了;等我賺夠錢了,就能孝敬父母了;等我有空了,就能陪你了;等我發達了,就能行善了。

因為,等到我們有錢了,健康已經沒了;等到我們賺夠錢了,父母已經等不及了;等到我們真正有空了,愛人已經離開了;等到我們發達了,心態已經變了。健身、孝老、陪伴、行善,任何時候都可以,不必等!

運動重在自強不息,速度和距離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鍛鍊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自信心,表達一種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走路,是你一生的朋友,也是你一輩子的財富!

生活和工作中別逢人就低頭,別逢人就訴苦,旁人終歸是旁人,沒幾個人真把你的傷口當作自己的痛處。自己選擇的路就向前走,再苦再累也別停下。這一生你只需要認真努力地工作,堅持鍛鍊身體,心安理得地生活。

最後請記住:清醒時做事,糊塗時運動,大怒時休息,獨處時思考,時間會在你身上刻畫出努力的痕跡。

(文章出自三毛)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冤親債主示警、討報、化解方法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賠。

人身難得,一生禍福全憑累世功果:
福德多,則處事多逢順境,處處有貴助,稍事點撥,事半功倍;
業力多,則遇事多逢逆境,處處有險阻,費盡心機,事倍功半。

「業力」的意思,就是指:從過去世(累世),到現在做人(六道輪迴)時,所造下的種種罪惡。
負責執行業力的,就統稱為「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並不是都是不好的、來報仇的;也有好的、來報恩的,
只是世人多健忘,受人點滴多過目即忘,稍逢惡逆即老死不相往來,遷纏三世因果,
此文僅針對「報仇」的部份,多加說明,指出「吃人一口,要還人一斗」,
至於「報恩」的部份,世人多認為「理所當然」、甚至「人定勝天」,那也就隨他去了。

冤親債主,若是要執行「重大惡報」的討報,通常會有初期的徵兆、示警,
讓大家有機會事先發覺初期徵兆,和解消業,化解「前世業債」消災解厄、自了因果,此最明智,
若是多次示警、軟言相勸皆沒有回應,再持「黑令旗」直接討報,
此後,沒有討價還價餘地,遭受到大惡報,再事後收尾,損傷就比較慘烈了一些。

就好像銀行催收帳款時,會先「寄信通知」,告知債主,預定還款日期、及還款金額,
待「逾期未繳」時,再以「電話通知」,多次沒有回應時,則轉由帳款催收單位協助,
初時催收單位會軟言勸請「欠債還錢」,若「多次」相勸仍不回應,則轉由「較激烈」的方法,
對了,冤親債主討報,並不是黑社會要錢,這裡只是以此為例罷了。

至於這些所謂的「初期徵兆」到底是什麼,就是以下整理出來的內容:


壹、示警:

一、透過無形界示警:

舉凡東、西方的玄學、占卜、寺廟抽籤、通靈預測等等,都有能力達到「預知禍患」。

A、普通人:
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來通神,只要請求協助的是正神,
大致上都能夠反映出:目前處事不順的現況。

有時候業障嚴重,冤親債主只想討報、不願化解時,
會讓此人呈現「反常」、或「極端負面」的性格、或言行(當事人明明知道,也不容易改過),
待此人個性大改、反常、產生顛倒見、思想偏激,或言行舉止怪異(含走火入魔、幻覺不斷),
就算有貴人相勸時,也會讓此人「不信」善語相勸,斷除身邊所有貴人(親人、友人)的援助,
更誇張的,會讓他出言「毀謗佛、法、僧」等,罪加一等,再斷其神佛慈悲相助之緣,
待其「舉目無親,四下無助」時,方得以討報。

世俗有言「上天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發狂」。
其實,上天是慈悲的,事實真相是冤親債主的重大業報現前,不是上天要毀滅他,
若是為人犯極大惡,天地不容時,老天會直接將此人「收回」(人就死了),不必經過「發狂」這個階段。

B、修行人:
有的人看似虔誠的修行者,平常修行守戒、誠心修法,有些有神通,能幫人消災、化煞都很靈驗,
若遇到冤親債主現前時,這些能力,就會突然消失,變成預測不準、修法不靈,
修行的成就,到處被業障封鎖,就算發大願、造大福,也讓人看來像吃齋唸佛無效?善有惡報?

就算是擁有神通的人,也要對自己累世的因果,自己來懺悔、認帳,這就是所謂「自了因果」,
只要正式和解完自己的因果,則曾經消失的能力,也就會再恢復正常。(也可以視為魔考)

一般人,根本不知自己累世罪業很重,長期修法、行善,根本就沒感覺、也沒感應,
因為有修行,當會有功德,所以累世冤親債主,就會前來討報(或提前討報),
修行人會覺得,越修「麻煩事」越多,負面打擊性(鍛煉心性)的感應也特別多。

此時~更要反省前世罪業深重,更加懺悔修行,以堅定自己的心念,突破種種的困境,
欠債總有還完的一天,只要堅定不移,必得渡過這「過渡期」,
有些人屢屢逢逆,不自我懺悔,反而誤以為神佛無有,宗教修行是騙人的把戲,退失道心、放棄修行,
更有要不得的,自己放棄修行也就算了,還鼓吹他人莫信神佛,打壓、阻礙、毀謗他人,另造無邊惡業。

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些學習「玄學」的,到了某一程度後,發現遇到瓶頸,怎麼學都不會進步,
以為老師肚子裡沒有東西?空有其名?就另投名師,可惜也無法進步,
有些人會公然說某師教的是假的、是偽訣,嚴重的還會公然汙衊老師、咀咒老師,
另外再造下「不尊師重道」的惡業,實在是很可惜。

二、透過夢境(惡夢)示警:

夢,有時候屬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產生的幻覺,這時就不必理會?!
夢,有時候則是「無形界」的鬼神,想要示警、通知的訊息傳遞管道。

這二種夢境的差別,在於:
沒有意義的幻覺:一覺醒來,馬上忘光,事後回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示警訊息的傳遞:一覺醒來,腦中、肉體,還清楚的知道、感受到,夢中示現的影像(內容、大小等)、
        有的還能清楚描述,夢境的感受(冷、熱、被打、疼痛、呼吸困難等)。

三、直接現身示警:

有時候,自己眼角會在某個陰暗處,隱隱約約感覺到,若有似無之幻像(人、動物、黑影),一閃無蹤,
或是不自覺的感到,自己的旁邊有人、或有其他東西在跟隨、
或是光天化日之下,偶而見到嚇人之幻影。

貳、討報:

一、「無名」病痛:

中、西方,各大醫學院所,怎麼檢查也檢查不出的長期、難痊癒之「無名」病痛。

身心虛脫、身體不適,常常覺得身體怪怪的。
可是去醫院檢查,醫生鐵口直斷,都說沒病。
在家裡明明心跳很快、呼吸困難、有氣無力、連吃飯都張不開嘴巴,
一到醫院,心跳正常、呼吸順暢、精神暢旺、開口罵人吼的整間醫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醫生只開些「維他命」等無害的安慰劑,肉體都沒問題,最後只能轉介到「精神科問診」,
看看是不是有「幻聽、幻影」等,醫師鐵口說「自己嚇自己」,
其實,這些都是在消散錢財、耗費精力、折騰肉體、讓人受得其中苦楚罷了。

二、常出大小意外(肉體上討報):

莫名其妙的車禍、跌倒、開刀、血光、意外事件特多,
走了幾十年的馬路,沒來由忽然扭到腳、閃到腰?
開了十餘年的馬路,沒來由忽然閃個小狗撞到牆壁?
吃了一輩子的冰榔,臨時為了吐汁,頭手伸出車外,就剛好有個電線桿來撞你?

就算車子好好的停在路邊,當天晚上莫名其妙有人跳樓,
哪裡不掉就掉到車頂,跳樓的沒死,車頂卻壞了,費了好多功夫,錢也花了,車才修好,
不就是牽車嘛,才剛從修理場出來,在出口一個閃神,又莫名其妙去撞路燈、電線桿的,
就直接把車子,再轉到修理場的入口,一筆錢又沒了。

人生從此,大病沒有、小病不斷,還沒有算那些,
剛穿上新買的喬丹第 21 代球鞋出門,走在路上就踩到 9999 純種可魯的超級狗大便?
剛穿上新買的迷人洋裝,搭車就有人迷迷糊糊,暈車直往你身上吐?(還看的到臭豆腐)
省吃儉用了三個月,買個禮物獎賞自己,就是會買到假的?

讓人有點搞不清楚,這些所謂的天災人禍,是不是互相串通好了,
今天車禍、明天跌倒、後天開刀、接著走路還被狗咬?
好不容易挺過去,又來一波更刺激、更困難的,好像濤濤江水,連綿不絕。

三、精神耗損:

報應在「自身」:
我們不要嘲笑年輕人是「草莓族」,或抗壓力不足,
有時候遇到莫名其妙的倒楣時,諸多欺壓、令人委屈、內心受到嚴重打擊的事件,
會在短期之內,接二連三的一一出現,
而這些逆境,如果超過自己的抗壓底線時,有時候會「意志崩潰、或人格失常」。

就算自己忍住了,也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小事情,卻弄的風風雨雨,成為眾矢之的,
若是一時不查,小不忍而亂大謀,抓狂誤事、誤大局,當會造成輿論攻擊,而下台,
明明只是無名小卒,卻變成好像是「瘟神」附身似的,
搞的做人失志、沒有目標、憂鬱悲觀、意志消沉、災禍連連、諸事不順、生不如死,
嚴重的還會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甚至還會有厭世的念頭。

報應在「最愛」:
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心志之強,當真是古今難尋,
一般的討報,根本不在乎,也得不到任何效果,好比說:
讓他失智無自理能力:反而當事人不必生活自理,害慘家人做牛做馬,
讓他生無名病去耗財:也不去看醫生,一個人擺爛,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要死也不在乎,
這時冤親債主,就會朝他的「最愛」(可能是親人、某物)來下手。

家裡會莫名其妙,他最關心的某人(自己的小孩、雙親、或配偶),忽然得到怪病,
晚上莫名其妙亂叫、狂喊,帶去看醫生,也查不出病因,一次、二次、三次,
醫院一家、一家換,看遍各地名醫,吃過各種珍藥,病就是不會好,人也不會死,
整個家裡,意外連連,家運變的非常不順。

四、福報、幸運從此再見不聯絡:

八字、紫微明明顯現的福德、幸運,通通反常沒有應驗,
五行八卦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刑剋、或制煞,卻讓人變的「一無所有」?
一樣去求神拜佛,別人是有求必應,自己就變「不知所云、答非所問」搞不清楚東西?

你有聽過信用卡嗎?如果欠了卡債,銀行是可以扣你的薪水,「強制」償還債務,
冤親債主有權要求,命中本來應有的福德,來延後(待日後才可應驗)、或取消(當作抵債)。

罪孽深重時,不但會延阻福報現前,還會針對人生追求的願望,加以打擊。好比說:
 追求感情:令其感情受挫,情人遠離、姻緣俱消...
 追求財富:令其大破財,股市買高開低,賣低開高,投資成夢幻泡影,商機消逝...
 追求事業:令其事業失敗,人事不和、產品賤價、品管不良、退貨頻繁、合約不來、庫存難消...
 追求名位:令其失去名位,功名俱消、地位俱無...
 追求家庭:令其家庭破碎、良人變狼、家暴不停...
上述之挫折狀況,一再重複發生...

五、徵兆很微弱,好像沒什麼關係:

有時候,有些徵兆非常微弱、不明顯,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徵兆,心中只是覺得沉沉的,
這種冤親債主,明明擁有討報令,而不願意現身,就算碰到神通高明之人,也很難查到,
這往往是冤氣特別重的血海深仇,沒有轉圜餘地,根本就不願和解,所發生的報應,也特別慘重。

不知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平常看起來,沒病沒痛,人也很樂觀,沒什麼敵人,
感覺上妻兒子女俱全、子孫賢孝、家庭美滿,似乎事事都能心想事成一樣?
才幾天沒見,年紀輕輕的,就忽然死了?!

所以說,只要冤親債主「願意」利用各種型式來討報,就代表還「有和解」的意願,
如果根本就不願意和解,則所發生的報應,通常就是生離死別,特別慘重了。

參、化解:

一但發現有上述之重大惡報討報的「初期徵兆」顯現,多代表有很難和解的冤親債主來討報了,
這時,就應該提前和冤親債主、魔障們和解,方是上上之策。

業障猶如雪,本尊似太陽。如果是風和日麗,修法必能逐漸融化業障之雪,
一旦來了暴風雪(大惡業現前),雪累積速度萬倍於陽光融雪的速度,那麼自己的生命小花就難保了,
所以並非修法不靈,而是業力太大的緣故,
因此事先減輕、或消除大惡業的暴風雪,這才是重要課題。

化解之道很多,為免誤會我是來「恐嚇」大家,來招攬「消災」生意的,
這裡就舉最簡單、也最有效、而且還免費的方法:「誠心」「懺悔」。

若不知找哪一本懺悔的讀本,可以試著早晚讀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一日、七日、一月、或三月,一遍、或數遍,各依自心,誠心誦唸,
當可依八十八佛不可思議的願力,來化解己身所造的業力。

為什麼我會推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呢?
因為我在此文中,看到「自心懺悔」的具體句子,今列舉一二如下: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
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
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這樣的句子,是不是會有「往昔所造諸惡業」的感覺呢?

有的人會推薦「水懺、梁皇寶懺」什麼的,其實這裡並不推薦,因為這是屬於靠他力,而不是靠自力。
「水懺、梁皇寶懺」等,其實可以看成是「因果故事」,
水懺講悟達國師的故事:就算累世修行,只要生起我慢心,累世冤親債主就有機會討報;
梁皇寶懺講梁皇后的故事:梁皇后死後49天內,所造諸功德皆可迴向,得道法師協助可以超升。

除非自心生起懺悔心(唸誦懺悔文、或唸誦任何能夠讓你心生懺悔句子),
或是主懺法師有大能力,以自身的修為,為無邊眾生祈福,替無邊眾生擔因果,這才有功效。

莫要聽說「拜懺」有無量功德,就自己開個宮廟當主法,唱誦一番就說是替眾生消災?憑什麼?
不要將眾生的冤親債主都接到自家宮廟中,送也送不走,搞得自家雞犬不寧,災禍連連。

累世做過的惡趣,只要經過「誠心懺悔」,就能消除、化解,
惡趣消散,福報才有機會到來,福報來了,人就能求富貴得富貴、求子息得子息,事事就能順心如意了。

這裡還有他說,認為:想要消除罪孽,就是多讀經文,像是:「金剛經」、「地藏經」、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都能快速擺脫困境。
有些人看不慬經典內容,也能改成抄寫經文內容,先在自己心田種下善根,
待日後(或來世)再因緣聚合去學習經典內容,以消除罪孽、擺脫苦難,也是可以。

本文修改自「冤親債主現前預兆及消業方法」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63&ID=36139&replyID=36139

原文連結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 我祝願你足夠 】網路文章分享

~【 我祝願你足夠 】網路文章分享
最近在擴音器通知起飛的機場,我聽到一對母女最後一刻相聚的對話。
在安檢門邊,他們擁抱在一起,然後那母親說:「我愛你,希望你足夠。」
女兒回答道:「我們在一共同分享的生活己是足足有余了,你的愛是我僅有的需求,我也祝望你足夠。」
親吻後,女兒就離去了。
母親走到我坐的窗旁,我可以看出她很想,也需要放聲一哭,我不想打擾她的私事,但是她反而歡迎我加入似的問道:「你有過和一個人道別,而且心知肚明這是今生的最後一次嗎?」
「有的。」我回答。
不好意思,可不可知道為什麼這是永恆的道別呢?
他說:「我老了,她又住的遠,我有很大的挑戰在面前,事實是,她下一次回來將會是參加我的葬禮。」
「當你們說再見的時候,我聽見你說『我希望你足夠』,可不可以告訴我那是什麼意思呢?」我問道。
她笑了起來:「那是一個傳了許多代的祝望,我的父母以前常對所有的人這麼說。」
她停頓了一會兒,然後凝視上方好像是想記清楚細節。她笑的更燦爛的說:「當我們說『我希望你足夠』,我們是要那個人的生命中有足夠的好東西去維持它。」然後她轉向我。好像從記憶中背誦似的,念出以下的句子:
我祝你有足夠的陽光,使你在不論多暗淡的日子裡,也保有明亮的心態。
我祝你有足夠的陰雨,因而更加感恩陽光的燦爛。
我祝你有足夠的快樂,來保持你的精神常喜。
我祝你有足夠的苦難,以至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開心也顯得巨大。
我祝你得償宿願,滿足你的慾望。
我祝你有足夠的失落,去感恩你的擁有。
我祝你有足夠的問候,來協助你走過最後的再見。」
然後她開始哭泣並離去。
有人說,要找到一個特殊的人只須一分鐘;去感恩他得花一小時。
一天內可以愛上他,但是要去遺忘他,可是一輩子的工作。
如果你願意,將這傳給令你永志不忘的人,如果你不傳給任何人,那麼你就忙的將朋友都忘懷了。
別忙壞了,花點時間去生活吧。
給我的朋友和愛惜的人,我祝願你足夠!【感恩合十】

下班時間怎麼用,決定你成不成功!贏在下班後的2個原則

隨便找一位上班族問,「你平時壓力大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你肯定的答案,且絕大多數的人,壓力的主要來源都來自工作。
為了與壓力抗衡,許多人就會開始在休假時,從事能夠紓壓的休閒活動。但 你如何與「壓力」對決,正是成功者與平凡工作者最大的差別 。
《贏在下班後》指出,一般而言,與壓力對決的方法可分為2種,一種是針對壓力引發的身心變化下手,像是去唱歌狂歡、旅行轉換心情等等,稱為「處理情緒型」的做法;另一種則是設法針對壓力本身下手,思考工作壓力的根本問題為何,並訂出個人計畫、目標,逐一解決難題,屬於「解決問題型」的因應方法。


優秀的經營者與職場上頂尖的工作者,在面對壓力時,通常選擇的是「解決問題型」的應對法,用正面態度與工作壓力對決,從而讓壓力的根本來源消失,因此,他們不會在下班後,透過單純的玩樂來抒解壓力。
那麼,下班後、休假時,該如何妥善運用,才能達到既能放鬆到,又能培養抗壓能力的效果呢?以下是2種你可以參考的思考方式:

一、在玩樂中施加壓力

前面提到的唱歌狂歡、旅遊,或許的確能讓你在當下短暫忘卻壓力跟煩惱,但時間一過,造成你壓力大的源頭仍是存在,也不能幫助你培養出對抗壓力的能力。
紓壓的確很重要,但你不妨換個方式想,「何不如將壓力巧妙地帶入玩樂中呢?」舉例來說,在打高爾夫球時,與其像往常一樣漫無目的地揮桿,手感好時打得痛快,手感不好時就隨性而為,不如在開始前,先「對自己設定某種懲罰」,像是「要是打不到目標分數,就得買LV包包給太太」、「如果不能『破百』,明天就要請部屬吃大餐」。
為了讓自己認真看待「打球」,事先決定玩樂的規矩。如此一來,你會為了提升得分而努力思考,為了突破瓶頸、避免遭受懲罰,更認真思考對策,透過對自己施加心理壓力或外在壓力,更全心全意地做出希望的成果,而這也能訓練自己「管理壓力」的能力,試著與無所不在的壓力和平共處。


二、不把興趣當工作,而是去喜歡能賺錢的工作

在找工作時,很多人可能都會想著「如果能把興趣當工作有多好」吧!但曾經指導超過300家企業的商業經營顧問池本克之則認為,「真正的興趣別當工作比較好。」
他進一步指出,「興趣」一旦成為工作,之前只要完全樂在其中就好的事,將會牽涉到更多層面、變得更複雜,例如說,你必須開始考慮利潤。
舉例來說,喜歡料理的人一旦成為主廚、開起自己的餐廳,料理就從興趣變成工作、生意。這時候,無論烹調出自己極為滿意的美味料理、增加全新又具創意的菜色多讓人開心,只要顧客不上門,對於你的喜好不買單,就不能算是「工作」。
因此,池本克之建議, 讓「喜好」維持「單純喜好」就好,「興趣」就維持「單純興趣」,樂在其中就好。別把喜好做為獲利手段,反而是要把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試著當成是玩樂或興趣。
例如你身為一名業務,或許並非那麼熱中於每天跑客戶、四處登門拜訪各大公司,但當你認真投入其中,在最後拿到客戶成功簽約的訂單時,你總會覺得「值得了」「好有成就感」。
工作本來就伴隨著壓力,既然你基於現實考量,找了一份離理想有落差的工作,當你用心投入其中,努力做的事情最後成功了,你就找到了工作的「意義」,能把工作當作「有意思」的事情。
下班或休假之餘,你再去從事你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就好,畢竟單純的興趣,才能讓自己完全享受其中,更重要的是,即便成果差強人意,你也只需要對自己負責,或是說聲抱歉,就能獲得諒解。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新突破! 吸碳轉為燃料 人工植物可望減緩暖化

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人工的光合作用型態,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
植物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變成糖,這個新裝置則是用紫外線和空氣產生兩種形式的燃料,可用於產生能量。研發學者指出,這個裝置可以安裝火力發電廠旁,「回收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
中佛羅里達大學教授烏里貝-羅莫(Fernando Uribe-Romo)和他的學生們用鈦金屬、一些有機分子和一顆藍色LED光反應器,打造出這台看起來像日曬機的發光圓管。
烏里貝-羅莫介紹他的研究時表示:「就像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陽光和二氧化碳轉成糖。在這個裝置中,我們用能吸光的材料取代植物,並把二氧化碳轉換成類似糖的物質。」
「(火力)發電廠因燃燒燃料而製造大量二氧化碳。電廠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以被轉換成燃料,再進入發電廠,等於是回收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助減少排放、取得能源,對抗全球暖化。」烏里貝-羅莫說。
這個裝置使用一種叫做「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的材料。這個20年前問世的材料可用數千種不同方式製造,因而有不同的特性。
烏里貝-羅莫表示研究團隊希望改善這種材料的效率。他相信如果成功,將能帶來顯著的效益:「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改變材料吸光的特性難度很高,但站在公益的角度,我們正在推進減碳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目標是改善整個化學變化的效率,增加回收的碳量。」
除了搭配發電廠運作外,這種材料也可製成屋瓦,產生燃料的同時改善當地空氣品質。
這篇研究發表於《材料科學A》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