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ggerAds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欣賞別人,幸福自己~

在一個尋找福氣的研討會上,有50個人報名參加。

50個人走進一個裝滿氣球的教室,
主持人提出一個非常奇怪的要求:
給每人一個氣球,要求大家在氣球上用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接著將氣球收集起來,放到另一個房間裡。
然後大家被帶到那個房間,
要各人分別找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氣球,限時5分鐘。

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找尋自己的名字,大家碰撞、推擠,
現場一片混亂。 5分鐘過去了,
在場沒有人能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自己的氣球。

主持人喊停! 要求大家隨便找個氣球,
然後把氣球遞給上面有名字的人。
不到3分鐘,大家都接到了自己的氣球。

於是主持人指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都瘋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沒人知道它在哪裡。
福氣其實取決於周圍的人:給予他人想要的,
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以,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
上等人互相捧,下等人互相整!
你把身邊的人看成草,你被草包圍,你就是「草包」!
你把身邊的人看成寶,你被寶包圍著,你就是「聚寶盆」!

人生要懂得放大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長處,
才能相互協助,相互支援,實現共贏!

「緣」來是你, 「友」你真好!

人生最大的課題是:
知恩,感恩,報恩, 知福,惜福,造福。...網路轉載,共勉之~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小心!4 個不自覺的壞習慣,讓你離「快樂」越來越遠

快樂,是我們每天在追尋的人生目標。趨吉避凶是天性使然,故我們所作所為,本能地都是以達到快樂寬心的生活為目的。
然而,你可能沒發覺,有時自己下意識做的決定,反而令我們焦慮不安。這其實是一些思考方式和心態上的壞習慣,長期下來造成了惡性循環。現在就戒掉以下4種思考陋習,重拾健康和快樂的心態。


1. 喜歡跟別人比較

「某同事升遷了…」、「某朋友嫁給醫生…」、「某同學取得美國名校的MBA資格…。」人比人、氣死人,生活中的人事物接踵而來,真要比較根本比不完,只會使你對自己更不滿。
看別人擁有的東西很容易,實際上,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永遠不會有公平的競賽。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你也顯得很特別,有自己的天賦、個性、親友與人生目標。請記住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個體,因此,沒有人過著完美的人生,請把目光專注於你僅有的一生,盡力而為,不枉此生。

2. 對擁有的感到理所當然

你能呼吸、能思考、大啖美食、與親友相聚,這些物事看來平淡無奇嗎?事實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應當對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當你還擁有的時候,就當知感謝,這能改變你的人生觀,因為你會注意到擁有的是什麼,感覺滿足並珍惜所有,而非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失去或不足之處,永遠沒有知足的一天。

3. 讓恐懼與憎恨控制你

恐懼能幫助我們提高警覺,保持安全,這是身體必要機能,但別讓恐懼凌駕於你之上。害怕失敗的心情,讓你畏畏縮縮,只想留在舒適圈,無法達成目標。此外,憎恨的情緒對人無益,反而蒙蔽你的雙眼,做出不合理的決定。放下這些惡意的情緒吧!把時間花在培養善意,好好地做出行動,產生正向結果。

4. 老是想著過去與未來

如果你總是停留在過去或煩惱著未來,你可能會錯過好好體會當下的機會。停在過去的人,經常是陷入過去的遺憾或往日榮光,侷促不前,沒信心做得比過去更好。真相是,你一直想也沒辦法改變過去。


忙於計劃未來的人,多半是受到未來的不確定性驅使,對未知事物擔心受怕,一直想掌握無法掌握的未來。專注於現在吧!這是你唯一可以掌握的時刻,去用力感受和創造,活在最好的當下。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山果

作者:黃興蓉

我常抱怨日子過得不稱心。
我知道這麼想沒有什麼可指責之處,人朝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
但是怎麼算過得好?應該和誰比?
我不能說不模糊。
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遠門,對這個問題好像有了一點感悟。

我從北京出發到雲南元謀縣,進入川滇邊界,車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嶺。火車在沙窩站只停兩分鐘,窗外一群約十二三歲破衣爛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著背簍拼命朝車上擠,身上那巨大的背簍妨礙著他們。

我所在的車廂裡擠上來一個女孩,很瘦,背簍裡是滿滿一簍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簍放下來,然後滿巴掌擦著臉上的汗水,把散亂的頭髮抹到後面,露出俊俏的臉蛋兒,卻帶著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後都是補丁,破褲子褲腳一長一短,也滿是補丁,顯然是山裡的一個窮苦女娃。

車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擠著我,一隻手扶住椅背,努力支開自己的身子。我想讓她坐下,但三個人的座位再擠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勁讓讓身子,想讓她站得舒服些,幫她拉了拉背簍,以免影響人們過路。她向我表露著感激的笑容,打開背簍的蓋,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裡裝,我使勁拒絕,可是沒用,她很執拗。

慢慢地小姑娘對我已不太拘束了。從她那很難懂的話裡我終於聽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離剛才的沙窩站還有幾十裡,家裡的核桃樹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車進不了山,要賣就得背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媽媽病著,要錢治病,爸爸才叫她出來賣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這裡的,在一個山洞裡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簍子走,才趕上了這趟車。賣完核桃趕回來還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這麼遠門你不害怕嗎?”我問。

“我有伴兒,一上車都擠散了,下車就見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說。

“走出這麼遠賣一筐核桃能賺多少錢?”

“刨除來回車票錢,能剩下十五六塊吧。”小姑娘微微一笑,顯然這個數字給她以鼓舞。

“還不夠路上吃頓飯的呢!”我身邊一位乘客插話說。

小姑娘馬上說:“我們帶的有乾糧。”

那位乘客真有點多話,“你帶的什麼乾糧?”

“我已經吃過一次了,還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賣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帶的什麼乾糧?”那位乘客追問。

“紅薯面餅子。”

周圍的旅客聞之一時淒然。

就在這時,車廂廣播要晚點半小時,火車停在了半道中間。我趕忙利用這個機會,對車廂裡的旅客說:“這個女孩帶來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買一點。”

有人問:“多少錢一斤?”

女孩說:“阿媽告訴我,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

我跟著說:“真夠便宜的,我們那裡賣八塊錢一斤呢。”

旅客紛紛來買了,我幫著小姑娘數著核桃,她收錢。那種核桃是薄皮核桃,把兩個攥在手裡一擠就破了,生著吃也很香。一會兒,那一簍核桃就賣去了多半簍。那女孩兒仔細地把收到的零碎錢打理好,一臉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車了,我幫她把背簍背在肩上。然後取出一套紅豆色的衣褲,放進她的背簍。對她說:“這是我買來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興地側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對我表示著謝意。此時一直在旁邊玩撲克的4個農民工也急忙站起來,一人捏著五十元錢,遠遠伸著手把錢塞給小姑娘:“小妹妹,我們因為實在帶不了,沒法買你的核桃,這點錢拿回去給你媽媽買點藥。”姑娘哭了,她很著急自己不會表達心裡的感謝,臉憋得通紅。

小姑娘在擁擠中下車了,卻沒有走,轉回來站到高高的車窗跟前對那幾位給她錢的農民工大聲喊著:“大爺!大爺們!”感激的淚水紛掛在小臉上,不知道說什麼好。那幾位農民工都很年輕,大爺這稱呼顯然是不合適的。她又走到我的車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著嫁人時穿,阿婆……”聲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燦爛陽光下的這個車站很快移出了我們的視線。我心裡久久回蕩著這名字:山果!眼裡也有淚水流出來。車上一陣混亂之後又平靜了,車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靜靜地從灌木叢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爾而過,連同那個小小的沙窩站,那個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農民工,那份心靈深處的慈愛消隱在莽莽群山中……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一條繩子為何能輕易拴住一頭象?你被經驗綁住了嗎?

故事 1:有誰拿繩子綁著你嗎?

中國古代隋朝年間,有一位14歲的小沙彌,名叫道信,千里迢迢的來到禪宗三祖─僧燦的面前懇求:「大師,求求您大發慈悲,教我解脫的法門吧!」。
「有誰拿繩子綁著你嗎?」大師回問。
小沙彌頓了一下,回答:「沒有人拿繩子綁著我啊,大師。」
「既然沒有人綁著你,那你還求什麼解脫的法門呢?!」大師喝道。
經過僧燦當頭棒喝的點化,道信當場頓悟,後來還接下僧燦衣缽,成為禪宗第四祖。

故事 2:一條繩子如何輕易拴住一頭象?

歡樂馬戲團中最受歡迎的大明星,是他們的大象,巡迴到每個地方總是吸引無數的孩童注意,其中一位少年為了想更接近地看看大象,特意跑到馬戲團的後台,最後,他很驚訝地發現那幾隻大象只是被普通的繩子綁在一根木頭上而已。
少年好奇地問馴獸師:「先生,為什麼你們只用一條繩子就能制服這麼巨大的象,難道不怕牠們用力一拉便能逃走嗎?」
馴獸師笑一笑回答:「你不了解吧!這些象是我們從小養大的,當牠還小時,我們用大鐵鍊把牠鎖著,每次牠想逃走,只要一拉便痛得動彈不得,久而久之,只要牠想到用力拉就有痛的經驗後,最後便放棄逃跑。現在,我們雖然只用一條繩子綁著牠,但牠也不再相信自己是可以逃走的。」

小故事,大啟示

在我們的人生中,也常常會有畫地自限的情況發生,此時只要鼓起勇氣,勇於嘗試突破,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收穫。從以上兩則小故事中,您是否有所感觸與啟發呢?在此提出幾點與大家分享:

1. 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

從「思考1:有誰拿繩子綁著你嗎?」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發現,能限制我們發展的,既不是職位,也不是我們的長官,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撇開這些藉口,大膽跳出自己的層級、立場與工作範圍,積極去做,理想永遠不嫌大。

2. 別被固有經驗束縛

從「思考2:一條繩子如何輕易拴住一頭象?」故事中的背後,反應了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事實:過分相信過往觀念、經驗、理所當然的想法,或者還沒開始做就抱著「不可能」的心態,往往會導致自我設限的盲點,阻礙自己的發展。記得:活用之前所學「水平思考」的要點,找出各種可能性。

3. 終生學習

牛頓曾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藉由持續學習,站在前人所累積的智慧結晶之上,將可以使我們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所以隨時保持學習狀態,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熱情,以免因停止學習而使自己停滯不前。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年過 30 我學到的事:比起工作,人生才是你的「正職」

春燕到來,我第一念頭總是畢業季。此時全臺各大學都會舉辦許多職涯講座,邀請各界優秀人士分享職涯經驗,對年輕學子非常受用,可藉由別人的生命經驗加速自己的成功腳步。
昨日上網看見「臺大職涯座談會」來賓名單,我卻感到擔憂。
「前 IBM 人資長、輝瑞大藥廠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前裕隆集團大陸總部執行副總、前宏達電人資副總、廣達電人資協理、保聖那管理顧問總經理。」
講者的身份背景也表示傳統教育體制所謂的成功即是進入大企業,若能進入世界級公司絕對代表成功的年輕人。


年過 30,轉身才發現的憂愁

可是過了 30 以後,我漸漸發現:
年輕人的職涯規劃不能只有工作,其實還要把生活、旅行、家人、甚至是愛情規劃其中,所謂的「成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
我身旁不乏進入大企業工作的朋友,他們過了 30 後變得很不快樂,會羨慕別人能結婚、能旅行、能活得開心,嚴重的人會自我質疑,彷彿在大企業工作變得毫無意義。
於是,他們會跑來問我該不該離職旅行?
有位心理學家說:
窗子是玻璃做的,鏡子也是玻璃做的。透過窗子可以看到他人,而鏡子因為塗抹了一層水銀,所以你能看見自己。當你慢慢擦拭掉屬於你身上的那層水銀,可以看到別人時,你就會擁有快樂了。
我會鼓勵那些不快樂的朋友先去嘗試改變,去閱讀、去交不同圈子的朋友、去喝個爛醉也好,無需把旅行當成唯一。因為 工作就像那一層水銀,只會照見我們的焦慮與憂愁,進而過度放大。
人像樹木,若要成長不能只依賴單一元素,有時需要水與陽光,若水太多會被淹死,陽光太強會枯死,二者適量才會延續生命。
生活的延續同樣無法依賴單一元素,我看見有工作者過度工作感到鬱悶,也有旅行者過量旅行感到焦慮。真正能樂在生活的人都能二者均衡,知道何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倘若在上班時間想旅行;在旅行時間想工作。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往往都是負成長。

比起工作,「人生」才是你的正職

回到人生的職涯規劃,不應該只關心進入大企業工作,還要關心自己嚮往何種生活模式,了解自己是務實型還是浪漫型?當然也可各半。
假設你是窗子性格,可以偶爾變成鏡子照自己;你是鏡子性格,可以偶爾變窗子看別人。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生活才會更豐富而不會過於偏激。


閱讀社群創辦人說:「人生,才是你真正的正職。
我覺得人生可以有很多正職,可以學習當爸爸、當爸爸的兒子、當丈夫、當情人、當求知者、當解惑者
若你擔心自身職涯問題,多去聽不同故事、多去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多去談幾次不同戀愛。這些過程自然會引導你人生方向。
年輕人,人生正職真的不只有工作而已。
(本文出自「藍白拖粉絲專頁」,原文請點此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工作與生活失衡,如何找回快樂?成功學大師柯維的 5 個衷心建議

我們為何要花這麼大力氣,試圖在多個或輕或重的人生角色之間取得平衡?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答案是,假如我們不依循平衡的原則而活,將會面臨大災難。
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就算失衡,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這樣的人形同活在謊言裡,這個謊言會以千百種形式呈現。我非常認同 甘地 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人無法在某個領域做對的事,同時在另一個領域做錯的事。人生是無法分割的整體。
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拉扯的力量,使人生失去平衡,尤其當我們沒有使命感時。


你不可能一方面忽略家人,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另一方面又期待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你不可能一方面把大量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另一方面又希望不在健康與生產力方面付出代價。很抱歉,現實世界就是如此。但不用感到灰心,柯維提供了這 5 個解方,讓我們從失調的生活中,找回平衡:

1. 坦然接受失衡狀態,從長遠的觀點看待現況

人在一生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雖然我們希望在人生的某些時期,生活能更平衡一些,但真正重要的是取得長期的平衡。
若從一個星期、一個月或一年之後的觀點回顧現在,我們可能會發現,現階段的不平衡可能是自然且必要的。
我們若要回到校園進修,取得更好的學歷,就需要花幾年時間努力認真讀書。
為了完成工作上的專案,我們在某一段時間就需要專注於這件事上。然而,假如你的一生只專注於一個角色,例如工作或是做學問,那麼其他的領域到後來一定會以失敗收場,包括家庭、友誼、健康。
當現階段需要你犧牲與專注時,避免心生罪惡感,並以長遠的觀點看待短期的失衡。

2. 從事你認為最有意義的工作,讓別人也參與

柯維見過有些人把所有心力投注在某個很有意義的計畫上,以致於忽略了其他的人和其他的事。比如把家人拋在腦後,不參與社交活動,幾乎不從事休閒活動,甚至是廢寢忘食。
他們所做的事可能是必要的,但假若能讓家人和朋友一同參與,親友們就不再覺得自己完全被冷落了,甚至可能受到啟發與鼓舞。讓親友分享我們的願景,感受我們的使命。我自己也試著這麼做,所以總是帶著家人一同參與,或是請他們以其他方式幫忙。

3. 讓所有人知道我們期望獲得的成果

假如旅行團的每個成員想去的地方各不相同,那會怎麼樣?當你不讓別人知道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或只讓別人得知一部分的資訊,就會發生上述的情況。
不要讓團隊的其他成員根據一個不清不楚的願景,做出決定或採取行動。讓所有人看見,自己是為了一個極具挑戰性且有意義的專案、目標或使命而努力,可將所有人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當人們擁有共同的使命,就會願意放下自我意識。於是所有人一條心,凝聚在一個想法與一個聲音之下,因為他們想完成共同的使命。

4. 組成互補團隊,減少管理工作

大多數的企業與家庭面臨的狀況是管理太多、領導太少。當然相反的情況如領導太多、管理太少,也可能存在。柯維建議領導者,應該把更多心思放在作「領導」工作,並減少「管理」工作。
管理與領導都有存在的必要。柯維以自己的事業為例,「我過去在領導面投注大量心力,結果導致財務狀況出現了大問題,一切都是因為我沒有好好管理公司。我們後來組成一個互補團隊,納入財務管理人才。很快的,這個團隊使我的強項變得更有生產力,也使我的弱點形成的阻力變小了。」
大多數人都希望,團隊裡的其他人能完全按照我一個人的方法做事,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和自己不同的人,像是情感獨立,能夠強化我們的長處、彌補我們的短處的人。


5. 保留時間給自己最重視的人與理想

柯維觀察到,幾乎每位領導人為了追求平衡,都付出很多努力,也讓行程總是排得滿滿的。
他以自己的事業為例,「我有許多演講與活動要參加,以致於難以從事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把自己的家當作一處保留地,就像動物或森林保護區一樣,我在那裡可以進行創作,或是與家人共度不受打擾的親密時光。我根據自己最重視的價值觀,進行長遠規劃,為此保留特定時間。我會規劃未來兩年的家族活動,並希望家人能盡量配合,把那些日子空出來。」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不一樣又怎樣!邁向成功人生,你要拋棄的 7 種可怕心態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我們慣性的做事方法或思考,往往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想要達成目標,你必須列出自己的壞習慣,才能有意識地改變。以下我們列出 7 個常見妨礙成功的壞習慣:

1. 抱怨

抱怨很糟,而且這不止是壞習慣,更會對大腦造成永久影響。當你以負面思考開始你的每一天,接下來一整天你只會有更多負面想法;而在你每次專注在不順遂的事上時,這些負能量在你大腦中的地位就會一再被強化,讓你接下來越來越容易專注在倒楣事上。
抱怨更是有傳染性的,一旦你開始抱怨,你身邊的人也會開始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的事情上。
想要成功,你不能只專注在壞事上。碰上運氣不好的時刻,你可以發洩幾分鐘,但接著你必須趕緊脫離這個狀態、改專注在正面的事情上。


2. 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就像是腦海中的路障。所有負面念頭在你腦海裡像壞掉的唱片一樣重複撥放,最終像怪物一樣讓你的心理產生缺陷,導致你無法去思考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這些念頭還會引發連鎖效應。當你認定自己不會成功,你容易開始懶惰、習慣拖延、失去重心,碰到問題時無法採取有效的行動,也看不到正面成果。
想要成功,你必須留意這隻名為「自我設限」的怪獸。每一次你想到牠們、牠們就會更壯大,因此你必須訓練你的意志,用個人競爭力和潛力取代牠們。

3. 怪罪別人

當事情進展不順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生氣,想找出兇手。但有些自私、情緒不成熟的人老是能為自己找到各種脫罪的理由,然後責怪別人。這些人雖然是為了保護他們的情緒和自尊,但老是把錯推到別人身上,只會讓他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人性讓我們總是會做出自私或懶惰的決定,而情緒控管不佳的人則會做出反射性的短期抉擇,由別人來做代罪羔羊。但如果你永遠不會錯,就代表你的人格永遠不會成長,間接也讓成功離你越來越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你必須了解你的情緒智商,學習傾聽、犯錯,並藉此機會成長。

4. 負面的自言自語

負面的自言自語容易讓人小題大作,把事情想得比實際上更困難或更嚴重。白話來說,如果你一直告訴自己「做不到」,你的潛意識一直接收到這些訊息,那你就更不可能做到。
所以,請立即停止所有負面的自言自語。與自己內在對話,應該要像在和一個你深深希望能啟發的對象聊天一樣,多鼓勵、減少壓力,才能讓你充面力量。

5. 沉浸在過去

每個人都有不堪的過去。誰沒有失敗、犯錯?但如果你選擇活在過去,就無法活在當下和未來,只能和軟弱相依。
經歷過痛苦的事情之後,從經驗中學習,對這些經驗表示感謝,然後就別再留戀了。經驗是你最好的導師,痛苦也能孕育更多智慧,有了這些,接下來你能做的,是讓捨棄遺憾,用成功來復仇。

6. 拒絕改變

生活和工作都是無法預測的,如果你無法隨現況改變,你就會與成功漸行漸遠。每當你拒絕改變,你就無法準確掌握現狀。而失去控制力所衍伸的恐懼或憤怒,會導致你的效率變差,而這又會導致你覺得更憤怒、厭煩,讓工作氣氛變得很差。
學著改變吧,把你的委屈升華成改變的動力。懂得適應現狀、別拒絕改變,就越容易築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7. 尋求認可

老是尋求別人的認可會讓你顯得很不獨立、又沒有能力。越是愛討好別人的人,只會被視為可以使喚的對象。你必須對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有自信,當你有權對一件事發表意見,就大聲說出來,不用擔心別人和你的看法不一樣。
成功本來就需要不同的意見互相磨擦砥礪,才能會茁壯。世界不是非灰即白,如果一心想著要別人一樣,基本上等於自毀前程。
參考連結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

前幾天無意間陷入一對母子的爭執之中,事情是這樣的。
這個兒子呢,大學剛畢業,對於未來一片茫然,有好幾位同學都去澳洲遊學打工,於是他也躍躍欲試,想在進入職場前來段人生的壯遊。這位媽媽對於兒子要出國遊歷基本上是贊成的,但覺得好好一個大學生為何要去國外當工人或屠夫,深感不解。她希望兒子出國留學拿個學位,或至少去念個語言學校,把英文練好,而不要去作苦力。
兒子聽了很不爽,他覺得職業無分貴賤,靠勞力賺錢有何不對,媽媽的想法實在不符合潮流,於是母子兩人互不相讓。原本想默默逃走,卻晚了一步。媽媽突然指著我說:你看Bryan當年出國留學,現在發展多好,你不是也說要向他效法嗎?兒子說:拜託~媽,人家Bryan部落格都寫了,要一邊工作一邊體驗人生,而且他以前也做過妳所謂的卑賤工作啊~(他說的是這篇:一邊工作一邊體驗人生,才是真正的壯遊




接下來的場景,你大概可以想像了,基本上就是母子兩人四隻眼睛望著我,等我表態。我現在完全可以體會為什麼政客總是愛講那句:這個問題有賴大家共同研究、理性協商(基本上有講等於沒講)!
首先(我清了一下喉嚨),我也覺得職業確實不分貴賤,靠自己的勞力光明磊落地賺錢沒啥不好(媽媽皺了一下眉頭)。但是(這時換兒子眼睛睜大),關鍵不在於今天要不要去遊學打工,而在於你的職場之路能不能「持續進化」?這才是你媽擔心的事!
接下來,我大致說了我對職場選擇的思考方式,雖然是處於龐大壓力下臨時掰的,但說完我自己都覺得挺有道理的,所以趁著還有記憶,把它寫下來。簡單地說,一個理想的職涯選擇,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槓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穫;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部分人選擇工作,把眼前的薪資福利列為關鍵考量,卻忽略了一件超級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為這份收入付出了多少成本?這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報酬觀念。(報酬/投入)的比值,就是所謂的槓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當然希望這個槓桿值(也就是投資報酬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在職場上的選項能夠越來越多,不要為年齡增長而卡在特定的產業與職位,老了之後哪都不能去,只能硬撐到領退休金為止。




我們來看看報酬(收穫)與投入(成本)吧!

職場的「報酬」是什麼?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錢」啦!其次還有成就感、社會認同、人脈等無形的效益。這些效益通常以「機會」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你工作表現很好,你會獲得大家認同,要不被拔擢,要不被同業挖角,總之你的選擇會越來越多,這是最棒的情況。
那職場的「成本」是什麼?就是你為工作所付出的東西,那可多了:包含體力、時間、個人技能,還有組織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工作投入這些東西,而且每樣工作,這四種「材料」的比例都不大相同。
例如去澳洲當肉品工人,據說每星期就可領到25K台幣左右的薪資,超過台灣一個月的基本薪資,聽起來很不錯。但這份工作的投入,可能體力佔50%、時間40%、技能10%、組織能力0%。這樣的成本結構透露出幾個問題:
  1. 體力與時間佔了最大比重,這兩者是隨著年齡逐漸下滑的資源
  2. 技能佔比太低,而且除非未來一直殺牛,否則這技能的沿用性不高
  3. 組織能力的投入為零,無經驗累積,但這卻是未來槓桿率最高的資源




相對的,同樣去澳洲當餐廳服務生,雖然賺得可能比較少,但投入成本預估是體力30%(體力消耗比肉品工人低)、時間40%(假設與肉品工人同工時)、技能20%(接受點餐、客戶服務、人際互動)、組織能力10%(應付突發狀況,優化工作順序),相較於肉品工人:
  1. 體力耗費略低,有剩餘精力可以思考更多事情
  2. 技能與組織能力比重高,而且與人有關,經驗比較可能沿用到其他工作
  3. 有服務生經驗的去當肉品工人容易,但反過來,則需要更多的訓練。服務生在職場上有更多選擇!
說到這兒,請不要問我40%、10%這些數字怎麼來的(當然是我瞎猜的),我要強調的也不是服務生比肉品工人高級,上述的情境只是一個比喻,重點是我們應該試著用投資報酬率的經濟學角度,來看待每一個職場選擇。
我即將要講的故事,可能你已經聽到爛了,但這卻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情。
我有個認識將近20年的好朋友,我們相識時他才20出頭。他學歷不高,但工作非常積極,最高紀錄一個人同時上三個班,白天在辦公室任職,晚上去做夜班,還兼差做直銷,他年紀比我小,卻老早就買了房子和名車,讓我挺羨慕的。他曾經考慮要回學校讀書,學些新技能,但後來覺得會占掉他賺錢的時間,講了很多年還是做罷!也曾試著做小生意,雖然小有成果,但他覺得做生意太麻煩,而且有風險,不如兼差領薪水來的實在,因此繼續用時間與體力來換新台幣...隨著年齡逐漸增長,願意接受他的工作越來越少,加上身體出了點狀況,不可能再像以往身兼數職,於是槓桿越來越低,選擇越來越窄,有點像是台灣科技業的困境,還真是傷腦筋~
在道德與社會正義上,職業無分貴賤。所有富裕的社會,都仰賴勞力工作者的奉獻才能支撐,我也認為政府應該傾全力維護所有工作者的公平正義,否則社會不可能安定。但從個人的角度,尤其是對職場新鮮人而言,有件事情你一定要從長計議的,那就是千萬別短視眼前的利益,而要分析背後各項投資的比重(體力、時間、技術、組織能力):減少用體力、時間這類越用越少的資源來換錢,盡量多用技術、組織能力(例如管理、創新、創業)這類具有槓桿特性的資源來換取成果。這樣在40年左右的職場中,你的選擇才會越來越多,投資報酬才會持續上揚。
所以關鍵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要自問,10年之後你想靠什麼賺錢!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史丹佛研究:錯得離譜的6個「成功迷思」,小心耽誤人生

近十年來,我花費許多時間和非常成功的人相處。這些人都極具天分,也有很大的潛能,但可悲的是,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他們多半都耗盡了自身最重大的資產—他們自己。他們也常使員工工作超時且過勞,在他們周遭形成一種壓力文化。
我一方面觀察存在於以前的同學、朋友與同事之間的這個現象,另一方面,我也在史丹佛大學念博士班,攻讀和研究健康和快樂的心理學。當我愈深入探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就愈是震驚地發現,我們被教育的「成功之道」,以及文化所支持和鼓勵的成功祕訣,根本就錯得離譜。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保持領先,就代表我們得對落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任務都照單全收,而且還要運用無比的專注和鋼鐵般的自律,並且犧牲快樂。於是,我們猶如苦行者,為了追求快樂卻陷入痛苦的深淵,許多人也成為成功但卻不快樂的人。


關於「成功」的6個迷思

迷思一:隨時保持在火力全開的「衝衝衝」狀態。
迷思二:壓力愈大,才會愈成功。
迷思三:堅持到底,成功就會來找你。
迷思四:發揮潛能,讓自己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
迷思五:不要拿自己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相比拚。
迷思六:不夠成功,是因為還不夠自私。
研究證實,這些錯誤的理論讓你與成功和快樂完全背道而馳,因為它們會造成許多負面後果,包括危害你與他人建立連結的能力,妨礙工作的創意,削弱你的能量,阻撓你的表現,還會讓你在面對挑戰和失敗時缺乏韌性,一遇到挫折就兵敗如山倒。研究更顯示,你最後也可能因此過勞,並飽受身心不健康的折磨。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書中,我分享實證有效的資料,說明通往長期成功與幸福道路的方法,往往和我們所學到的是背道而馳。
我會檢視在我們的文化中,主流、但效果卻適得其反的理論,是如何破壞我們最好的努力,而產生反效果;並且揭示在韌性、創造力、正念、慈悲等各方面,利用心理學、組織行為和神經科學等方式所進行的研究結果。我將會讓你瞭解以下能獲得小確幸與成功力的六大關鍵,就是能讓你終結忙亂,遠離壓力的最佳途徑,並幫你化更大的幸福為更大的成功。

科學證實的6個認知,讓你更快樂

1. 活在當下,享樂也要在當下

忙碌的人一心多用;有生產力的人選擇專注。 研究證實,分心是導致不幸福快樂的原因;在我們最專注、最投入的時刻,往往是最快樂的時候。一個人在一件事情上的投入程度,會與結果的好壞成正比,也就是說,當你愈專注在某件事情上,對於那件事情的掌握程度就會越高。所以,當你全心投入正在進行的工作或與人的交談對話上,不胡思亂想,也不分心在下一件待辦事項上,那樣的專注和專心就會帶領你達到成功的境界。


2. 強化韌性,愈挫愈勇

韌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面對現代生活中無可避免的超速步調,我們可以學習善用好壓力,遠離壞壓力,藉此強化神經系統對壓力與挫折的耐受力,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自然能強化正面的情緒反應,弱化負面的情緒反應。

3. 保持平靜,用對能量就不會累

意志力像肌肉,用久了就會疲憊。別再硬撐,善用平靜的力量,你就能節省珍貴的精神能量,用在最需要它們的任務上,幫助我們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更有體力,心智更專注,精神更愉悅,永遠活力滿滿。

4. 學習無所事事,讓大腦放空

撥出時間無所事事或放空、玩樂,並培養多元的興趣。當身心愈放鬆,大腦就會愈活躍,也愈能在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間建立意想不到的新鮮連結。許多頭腦靈活的創意鬼才就都表示,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與想法,常常是在做白日夢,或在從事與工作完全不相干、又不花腦筋的活動時冒出來的。

5. 善待自己,對自己更寬容

人生不設限,要瞭解自我,並充分發揮天賦及潛力。但也不要過於嚴苛地自我批判,如果在失敗後對自己態度苛刻,只會讓自己再次失敗;如果你能善待自己,下次就會做得更好。


6. 心懷慈悲,多點同理心

研究證明,好人比較容易成贏家(只要他們能學會不被人利用其良善的特質)、能激發人的忠誠度,也讓人覺得溫暖與被信任,更能提升創新的精神。
這六種方式並不困難,也不需要繁複的訓練或大幅改變生活,事實上,它們運用的是你已擁有的資源。不管你個人的生涯目標是什麼,你都能獲得快樂的力量和靜心的能量。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別被偷懶擊倒了!6招練就成功者的好習慣

有時候計畫制定地再完善,實際執行起來難免會遇到「惰性」暗中作祟,時不時浮現「一天沒運動不會怎樣啦」「偶爾喝一杯無糖的珍奶應該無傷大雅吧」等等想法。
再加上你制定的習慣養成計畫,執行者跟監督者都是自己,遇到掙扎時很容易自我妥協,心想「反正偷懶一下,也不會有人知道」。
如果你總是對自己心軟,無法持之以恆,建議讓別人參與你的計畫,情況會大大改善。
《贏在好習慣》指出,當有其他人在監督自己時,你會開始在意他人眼光,然後為了顧及面子,說什麼都會堅持下去。這種靠「別人」來幫助自己完成計畫的方式,是進入無力期後,讓自己重拾動力的妙招。


將你的目標昭告天下,逼迫自己不得懈怠

想藉由他人的監督來達成目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昭告天下」,舉例來說,你常常壓力一大就忍不住暴飲暴食,結果小腹愈來愈大,體重增長的幅度更是驚人。此時與其一直無效地自我提醒「少吃一點」,然後陷入大吃大喝完又懊悔的惡性循環中,不如直接向朋友宣示:「我一定要在3個月內減10公斤!做不到就請吃高級法式料理!」
你可以考慮在臉書(Facebook)、部落格,或公開的社群平台上向大家承諾你想達成的目標,並展現自己的決心,此種將監督權開放給身邊的朋友,甚至進一步設立賭注的方式,不只朋友會開始主動關心你的進度,你也會因為不想被當成笑話看,或深怕計畫失敗,荷包會大失血,讓你對於堅持計畫變得不敢馬虎。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則進一步指出,除了與他人約定外,善用「限定時間」的方式,也可以讓自己進入「不得不做」的狀況。例如,如果你想改善自己常在上班時東摸西摸,快下班才發現進度落後,只好加班完成,你不妨試著在晚上8點安排一個約會,逼退自己「反正做不完,還可以加班」的心態,再加上不想成為朋友眼中的遲到大王,你就有了明確動機,願意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注力,督促自己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和你一起完成計畫

此外,若想提高身邊的人參與自己的計畫,你可以採取「結交戰友」或「雇用專家」的模式。
「結交戰友」指的是找到目標一致的夥伴,讓彼此可以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互相砥礪。
對此,《如何從習慣耍廢,到凡事事半功倍》提醒,雖然比起一個人進行計畫,找個伴效果的確會更好,但夥伴仍須慎選。若能找到想戒除相同習慣的夥伴,雙方對改變的意願皆高,就有可能堅持下去。然而,若是和容易一受挫就放棄的人搭檔,失敗的機會將大幅提高。


不過,拜科技發達之賜,現在就算身邊沒有合適的夥伴人選,要在網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並非難事,例如想養成讀書的習慣,你可以參與線上讀書會;想成功減重,可以加入網友號召的減肥團,定期分享各自的減肥進度及成效。透過社群的支持,計畫執行起來既不會覺得孤軍奮戰,更能藉由交流及鼓勵,維持動力堅持下去。
至於「雇用專家」,則是從互利合作的角度出發。意思是,當你想要養成的習慣需要專業人士協助,你可以花錢聘請專家,協助你完成任務,成為你強而有力的監督者。
例如,想維持運動習慣,你可以找健身教練,預約固定的課程時間;想養成講英文的習慣,找家教老師訓練口說能力等。當你花了錢,有人為了你空出時間,你自然會為了配合時程安排,在專家的監督下,努力達成規定進度,而且沒有偷懶的機會。

啟動「糖果型」「處罰型」開關,借助外力養成習慣

想保有動力繼續執行習慣養成計畫,就需要建立能夠讓自己堅持下去的機制。如果不想孤軍奮戰,想靠外力達成目標,可以妥善運用能讓自己產生快感的「糖果型動機開關」,以及能讓自己產生危機感的「處罰型動機開關」。

糖果型開關:

利用獎勵、被稱讚、增添樂趣等方式,像是嘗到甜頭般,推動自己前進。

1.獎勵:

只要達成小目標就給自己獎勵,以持續突破困難。

2.被稱讚:

主動向周遭朋友分享達成狀況,塑造被稱讚的氣氛,提升幹勁。

3.發揮創意:

在無聊的行動中思考能增加趣味之處,以增加熱情。


處罰型開關:

利用約束、宣言、逃避懲罰等方式,建立危機感,鞭策自己。

1.志同道合的朋友:

結交想培養共同習慣的朋友,相互監督,避免自己鬆懈。

2.對大眾宣布:

藉由公開表明自己要養成的習慣,塑造後無退路的狀態。

3.強制力:

透過打造嚴苛的環境、限制時間等方式,逼迫自己遵守。
資料來源:《改變人生的持續術》,商周出版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簡單是一種修煉!想成功,得小心把事情越弄越複雜的人...

經營環境越來越不可測,企業的安身立命之道為何?我的答案只有兩個字:簡單!
我對這兩個字的體會,來自多年前的經驗。當時公司裡有一位重要主管,經常私下找我彙報工作,內容不外乎他管轄部門裡發生了多少疑難雜症,他如何渾身解數的一一處理,最後終於化解了可能爆發的危機云云。每次聽他說完,我都覺得自己的公司快垮了,還好有他這樣的幹部在撐著。
後來,我慢慢覺悟,有些人就是會把事情越弄越複雜,複雜到非他不可。這是一種習性,一種很難戒掉的習性。一個公司裡,如果這樣的人很多,公司經營難度也會越來越高,高到必須有「特異功能」才能走下去。


我還看到,會把事情越做越難的人,通常有幾種狀況:
一、沒能力,又怕被識破,所以不斷施放煙幕彈;
二、雖有能力,但缺乏安全感,因此經常製造障礙,防堵競爭者;
三、自我膨脹,喜歡「特技表演」,以贏得掌聲;
四、用腦過度,不相信人,經常為防弊而把事弄複雜。
一言以蔽之,是人「不簡單」,所以把環境弄複雜。
感謝那位同事,讓我有機會看到「複雜」對組織的為害,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原來也「不簡單」,讓我開始致力於打造簡單的組織環境,最後效益無窮。
因為有這番經歷,所以我能很清楚的看到,許多企業經營得很辛苦,遭遇交班的困境,轉型轉不過來,遇到危機焦頭爛額⋯⋯,都是因為組織內部環境太複雜、太不簡單的緣故。企業若能簡單,就會身輕如燕、動力十足、適應力強、可長可久。簡單,實為企業至寶,卻難求難得。
難在哪裡?難在人不簡單。一群人在一起,很容易把彼此弄得更不簡單。尤其重要卻很難避免的是經營者自己「不簡單」。
簡單是一種修煉,越是面對複雜情境的人,這修煉越必要。但若修煉得宜,過程其實充滿了喜悅,因為複雜的是人的頭腦和習性,人的本性和本心,始終都是簡單的。修簡單,是找回真我,重返赤子之心,豈有不樂之理?
在組織裡挑選人才,要看那人總是把事越做越簡單,還是越做越難?想知道自己的事業能否基業長青,也只要問自己,能否把經營者的角色越做越簡單。
人的內外是相通的,簡單的人,會把環境弄簡單;複雜的人,會把環境弄複雜。如此而已,夠簡單罷!

延伸閱讀/

用雄才,逐霸才!過於自我中心的人,能力再強也未必適任主管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現在開始練習!邁向成功,你該有的5種心態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對一件事的看法,總是先往壞處想;生性多疑,不輕易相信他人;看事事不順眼,具有強烈批判性。這些充斥負能量的心態,如同一桶冷水,任何對人生有益的熱情活力,都被澆熄殆盡。
正向的心態,是達成人生目標與夢想的關鍵。作家安吉.齊默爾曼(Angie Zimmerman)曾出書,描述正向心態如何提升業績與生產力。他強調,只要你願意調整思考方式,心中的正能量可以慢慢培養,引領你邁向成功之途。以下是他觀察到成功者必備的5種心態:


1. 無所畏懼

不要怕做夢,而且是做大的夢。我們經常在行動前,透過對自己的理解與經驗,推論可能會犯下哪些錯、眼前有多少困難,擔心這擔心那。齊默爾曼指出,迫使自己不斷成長的心態非常重要。這促使你挑戰自己的極限,將想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具備成長心態的人,不會畫地自限,而是擁抱各種可能性,擁抱路上即將遇到的各種困難,大步向前挑戰,這使你有機會超越原本的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換言之,不具備成長心態者,則停滯在舒適圈內,失去進步的機會。

2. 擁抱失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點不在於避免犯錯,而是我們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把每一次出錯的經驗,看成一種人生的賞賜,因為這是可以讓你成長的機會。別再找藉口或躲避歸咎,你一定可以從錯誤中帶走些什麼,繼續往前走。

3. 求知若渴

常保好奇心,是促使一個人繼續進步的關鍵,從當前的生活中得到新的領悟,這會令你脫穎而出。無論你的教育水準到哪裡,切記要不斷學習新知,今天的你,都比昨天多懂一點。

4. 心懷感激,為他人喝采

齊默爾曼指出:『從忿恨中,人無法得到什麼實質的回饋。』透過知悉他人所達到的成就,真心為他人的成功喝采,你可以由此感受正面能量,專注在自己已達成的事物上,並檢視還有什麼是你能夠做的。


5. 保持身心健康

千萬別漠視健康的重要性,心理與生理的健康必須同時兼顧,才能讓你專心致志,朝目標前進。保持良好的體態和身心健康,能使人有好心情,免於煩惱身心機能的狀況,提供對人生充滿熱忱的能量。
原文出處 / Entrepreneur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神秘的十六號

辦公室裡同事們閒聊的對象常是學生。
那一年,開學不久,坐在對面的王老師新接一個班級 ,坐在對面的王老師新接一個班級,才沒幾天就聽到她喜孜孜的說:「我今年的運氣真好!這個班的家長也挺願意配合,班上的素質很整齊,尤其有一個學生,將來有可能當總統!」到底發生什麼大事?讓王老師這麼看好這個學生的未來?

原來,當大部分小一新生對學校都還不太熟時 ,這個學生竟然在班上發送自製的注音版學校地圖。王老師展示那張稚氣的手繪地圖,很得意的說:「我從來沒遇過這麼有創意的學生!這張地圖讓他成為孩子王,但他一點都沒有霸氣,跟誰都合得來。才幾天而已,就顯現了十足的領袖氣質,真是不容易!」

王老師的運氣讓大家十分羨慕,「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我有點扼腕,我教自然科只教一到八班,王老師卻在九班。不能教到這種天才型的學生 。不能教到這種天才型的學生,真有點遺憾呢!

王老師本來就是個負責認真的老師,教到這一班,更激起她百倍的教育愛。她不時向我們報告班上學生的動態 。她不時向我們報告班上學生的動態,那個未來可能當總統的學生 ,更是她的最愛。她常這樣引起話題:「我們班那個十六號啊……」接著說的都是十分令人感動,不太像七歲孩子做的事。

這個神祕的十六號,曾把自己的飯盒分一半給飯盒打翻的同學;曾義正辭嚴的指責嘲笑別人跌倒的同學;曾在王老師感冒失聲 時, 默默的泡一大壺彭大海加菊花!
神祕的十六號做這些事時,都是默默的做,王老師常要等其他家長的感謝在家庭聯絡簿上出現時,才知道十六號又做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懂得利他的行為 ?怎麼能那麼心甘 ?情願的把東西與人分享?每聽王老師說一次,我就在心底暗暗佩服 一次。

我們已經習慣把這個十六號稱做王老師的「寶貝」。十六號的厲害還不只於此,他的成績很好 ,字也寫得很漂亮 。王老師曾亮出十六號的國語習作給我們看,那端正清晰的字跡,超過許多二十歲 ,超過許多二十歲的大人。更難得的是,十六號這些全是自動自發的 。

據王老師說,十六號的爸爸只是退伍老兵 ,年紀超過六十了,媽媽又是領有殘障手冊的小兒麻痺症患者。在家裡爸媽幾乎沒時間管他,這個十六號還是樣樣比別人強 。

我想到阿扁總統就是貧戶出身,父母只是很平凡的農人,卻能造就一個總統每次談到這兒,我們都不免感嘆上天的安排:有的父母得花許多錢送孩子東學西學,深恐孩子輸在起跑點 ,但是孩子卻像扶不上牆的軟泥,一沒人叮嚀就全然失控。
十六號的父母為生活奔波 ,忙得根本沒時間給孩子 「加強」,但十六號的表現卻是那麼的好!第二學期,原來教王老師班 ,自然科的秦老師請假,為了親眼目睹這個神奇的十六號 ,我自告奮勇教他們班的自然課。

第一堂課點名時,我仔細的看了看十六號 ,我仔細的看了看十六號。他穿著簇新的衣 ,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讓人非常失望。這真的是王老師的寶貝十六號嗎?再一次仔細看看他的名牌 :10916,沒錯啊!就是讓我如雷貫耳的十六號!

我簡單的問了幾個上學期應該教過的概念 ,很多學生都舉手發言。我一直很期待十六號的回答,可是他從頭到尾只會呆呆的坐 ,一雙無神的眼睛盯著自己衣服上的鈕扣 。難道王老師一整個學期的描述都是虛構的?我絕對不敢相信 ?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做這麼無聊的事!

不用幾天,我就發現:這個十六號簡直是惡魔的化身!我幾乎每節課都要調停他和同學間的糾紛:一下子是未經許可拿同學的東西、一下子是粗手粗腳動到同學卻不肯承認 。他似乎非常容易動怒,一生起氣,周圍的同學都遭殃。我對孩子的容忍度已經算很高的,但也已經氣得快打人。

有幾次我無計可施,只能從他背後緊緊的扣著他,希望他別又對同學動手動腳。我可以感覺到他原本僵硬的身體 。在我的懷裡慢慢的融化放鬆,從我懷裡掙脫出去後 ,他會較為安分些,但也不能維持太久。上過幾堂課,我心中的疑惑已經多得快把我淹沒,我實在不敢問王老師是怎麼一回事?我很謹慎的回答王老師詢問的問題:「我們班還好吧?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很留意的觀察王老師的容顏,在她的臉上,看不出特別的煩躁 ,我無法從中推斷十六號是否也造成她的困擾。
除了多上兩節課外,我又報名研習中心的一項長期研究計畫,所以這一學期我很少在辦公室待著。不是去上課,就是去找資料 ,我很少在加入辦公室中分享經驗的對話,所以也沒再聽到十六號神 奇的事蹟。

另一方面,我實在不好意思問 :為什麼十六號的表現這麼差?
我總會想到「踰淮為枳」的典故,按照理論,從學生可以看到老師 的影子。十六號如果真的在王老師面前和在我面前有這麼大的差 異,那不是表示我教得不夠專業?一想到這點,就讓我心裡非常不安我像穿新衣的國王,深怕別人戳破謊言,發現真相,知道真正的問題是在我身上 。

我有些後悔接了秦老師的工作,如果不接,也許我可以多兩節備課的時間,也許我可以聽到更多有關十六號的報導。可以確定的是 我一定不用常常生自己的氣,氣這個十六號打斷我的上課 ,把我的教室弄得雞飛狗跳。然而,我從來不是一個容易輕易放棄的老師,既然問題是出在我的身上,就得在別人發現前趕快補救,我想好好的改變我的態度。

於是,我對十六號用了加倍的心力,兩節課的下課時間,我把他叫到身邊。有時不斷的逗他說話 ,有時請他幫我做事情。當我提出一個問題時,我總會把眼光轉向他 ,一種非常溫柔 、期待的眼神。我的問題不難,又會在提問時加了許多暗示 ,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

其他的同學老早舉著手揮舞著,急切的希望我趕快點他們起來發言。我常把教室的氣氛弄得像一鍋沸騰的水 ,因為我在等,希望十六號能自動的舉手發言,恢復他應有的表現 。終於,有一天十六號舉起了手,我像中了特獎一樣,趕緊請他站起來說一說 。天啊!
真不愧是王老師的寶貝,他回答得非常好 ,他回答得非常好,我忍不住請全班為他鼓 ,我忍不住請全班為他鼓鼓掌!
有了這一次的打破僵局,我和十六號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我知道他家沒有很多的錢買課外書,就把自己買的科學童話借他。我不經意的問他書中的內容,他都能一一回答 。

當他把我這套書都看過了,我教他可以到圖書館借書 。隔了一個星期,他捧著自己借的書給我看 ,自告奮勇的說,願意在課堂中 講一個有關影子的故事。就像磨合過的汽車,我們之間的溝通越來 越順暢。

我隱約感覺到他很喜歡我,也很願意在我面前有好表現 ,這點讓我十分欣慰。有一次,我摸摸他的頭 ,隨口問了句:「是誰幫你洗頭的呀?」下一次的自然課,他像一隻甜蜜的小貓倚在我身邊說:「老師你摸摸看,昨天是我自己洗頭的!」看著那個小小的頭顱,我想到這幾個月馴服他的過程 ,我想到這幾個月馴服他的過程,心中產生了許多想法。還好,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所在 ,不然傳出去說,我把別人的資優生教成問題學生,那是多麼丟臉 ,那是多麼丟臉的事啊!

我承認我對十六號是有點偏心,但對一個好學生有偏愛的心是應該的。
自從他恢復了該有的水準,班上的氣氛好極了 ,我教起來很有成就感。我漸漸能體會到王老師津津樂道的原因 。現在連我也忍不 住想把心中的得意告訴別人呢!

學期結束時,我要學生做兩張圖文報告。才一年級的孩子,我不敢要求太多,只要他們能正確的剪取 報章或雜誌的資料 ,端端正正的貼到資料本上,然後寫一段短短的 心得報告就好。

我把所有班級孩子的作業堆在桌上,如果真要仔細看完這些作業,得花許多時間,我只能走馬看花的瀏覽過去。但是我忍不住被十六號的作業吸引住。這一學期他看了不少課外書,他的報告竟然 是十篇讀書心得。他用充滿童心的語氣寫下對這些動物故事的看 。他用充滿童心的語氣寫下對這些動物故事的看法,還畫上美麗的插畫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短文,而是一篇篇精采的文學作品。我忍不住把這份作業拿到王老師面前,告訴她:「你們那個十六號真不是蓋的,我看他將來別去當總統了 ,應該改行當動物生態作家!」

我的話讓王老師足足愣了三十秒,她一臉茫然 ,彷彿完全不知道我說什麼。我把作業推到她面前,提醒她:「你說過的呀!那個你的寶貝呀!會自動把東西和別人分享 !很有領袖氣質的十六號呀!你不是說他和阿扁一樣,以後有可能當總統嗎 ?」

王老師了解了,不過她張大了嘴 ,很驚訝的說:「你說那個十六號呀那是上學期的事了。那個十六號轉學了 。來了一個轉學生,因為正好是男生,我就把他安插在十六號這個號碼 。這個十六號是個適應不良的問題學生,在前一個學校待不住才轉來的,和原來的那個十六號完全兩樣。

他剛來的時候,只要他一進教室,全班同學就開始神經緊張。
好幾個科任老師都向我反映過,只有你沒來告過狀。我嚇也嚇了,罵也罵了,還送去訓導處兩次 。。我和家長天天打電話,都快煩死了。後來不知怎麼一回事,他慢慢變好了,應該是漸漸能適應學習 生活了吧?」

王老師接過作業,看了看說:「這真的是他做的嗎?他寫在聯絡本上的生活小記,也沒寫得這麼好呀!」王老師不敢相信的翻著作業,長久以來在我心中的疑惑終於一點一點的解開 :原來兩個學期的十六號是不同的人呀!我在學期初見到的暴亂場面 !也並不是針對我的,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竟然擁抱著一個這麼大的祕 密!

我決定不把事情對王老師說得更清楚,畢竟這是我和我自己的祕密。
從這次以後,每當遇到表現失常的孩子,我總是抱著期待 。始終堅定的相信,只要哪天能揭開蒙在他外表那層偽裝 ,得到孩子誠心的信任 ,一切都會有轉機。我願意每個孩子 ,都是潛力無窮的 「神祕的十六號」!